东园饯别太守酒酣剧论至于得失宠辱之际听之

人间万事真握沙,黄堂昨日犹早衙。
春风留人苦无计,漫天扑路飞杨花。
杨花飘扬泊何处,碧山梦绕先生家。
邯郸已为鲁酒误,忧喜更足凭晨鸦。
东园雨余绿满树,犹有青子粘残葩。
抚时惜别万感集,飘萧短发手屡爬。
众宾微酣我轻汗,论功莫计酒与茶。
花奴羯鼓不解事,落日猛向红阑挝。
盛时会须有代谢,末俗正尔堪吁嗟。
归舟安稳足春梦,梦抱玉燕吞流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饯别宴会上的人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哲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生无常的感叹 开篇用"握沙"比喻世事难留,就像捧在手里的沙子总会流走。衙门公务(黄堂早衙)和漫天杨花形成对比,暗示官场忙碌终将如杨花般飘散。诗人用杨花不知落向何处,暗喻人生际遇难以预料,连邯郸美梦(典故指富贵幻影)都会被薄酒惊醒,强调荣辱得失就像晨鸦报信般不可捉摸。

2. 饯别场景的生动刻画 雨后东园绿树青果(青子)与残花并存的画面,暗含盛衰交替的哲理。众人微醺时,诗人却清醒地挠着短发("飘萧短发手屡爬"这个细节很传神),提出真正的功业不在酒宴热闹。羯鼓(古代乐器)的急促敲打更反衬出欢宴终将散场的必然。

3. 超脱豁达的智慧 最后诗人给出解决之道:与其纠结世俗得失,不如像归舟安稳入梦,幻想怀抱玉燕(象征高洁)、畅饮流霞(仙露)。这种浪漫想象其实是在说:面对无常人生,保持精神超脱才是真正的安稳。

全诗妙在把深刻哲理藏在具体意象里:杨花、晨鸦、残花、羯鼓这些日常景物都成了人生隐喻,最后用"春梦吞流霞"的奇幻画面收尾,让严肃的生死命题变得举重若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