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峰山郑道昭石刻
巍巍云峰山,千仞不可极。
猿猱愁攀援,飞鸟苦难越。
壮哉郑将军,振衣造云阙。
峭壁恣濡翰,云崖留真迹。
怒涛腕底生,迅雷笔端出。
飒飒龙蛇飞,矫矫鸾凤活。
字蕴天地精,墨洒山川泽。
妍姿悦仙灵,刚锋惊鬼物。
深淳李程规,坚劲钟张骨。
烟霞常呵护,风雨不敢蚀。
千载仰遗型,神采犹奕奕。
斯山藉公灵,海内凭研习。
愧我性庸愚,临摹空仿佛。
展卷每流连,抗怀长叹息。
猿猱愁攀援,飞鸟苦难越。
壮哉郑将军,振衣造云阙。
峭壁恣濡翰,云崖留真迹。
怒涛腕底生,迅雷笔端出。
飒飒龙蛇飞,矫矫鸾凤活。
字蕴天地精,墨洒山川泽。
妍姿悦仙灵,刚锋惊鬼物。
深淳李程规,坚劲钟张骨。
烟霞常呵护,风雨不敢蚀。
千载仰遗型,神采犹奕奕。
斯山藉公灵,海内凭研习。
愧我性庸愚,临摹空仿佛。
展卷每流连,抗怀长叹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云峰山郑道昭石刻的壮美景象和艺术魅力,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如下:
1. 先渲染山的险峻,再突出人的不凡
开头用"千仞不可极""猿猴都发愁""飞鸟难飞越"等夸张说法,把云峰山写得高险无比。这样铺垫后,突然转折说郑将军(郑道昭)却能轻松登顶题字,瞬间把这位书法家的豪迈形象立起来了——连大自然都拦不住他。
2. 用动态比喻写书法神韵
说他的字像"腕底生出怒涛""笔端爆出迅雷",把静态石刻写成动态画面;又说字迹如"龙蛇飞舞""鸾凤展翅",用动物比喻让书法活了起来。最妙的是"刚锋惊鬼物"——连鬼怪都被笔画的锋芒吓到,这种夸张特别有记忆点。
3. 通过对比显地位
说他的字既有李斯、程邈的规矩(代表传统),又有钟繇、张芝的风骨(代表创新),等于宣告他是书法界的集大成者。后面"烟霞呵护""风雨不蚀"更把石刻说成受天地保护的珍宝。
4. 结尾的巧妙设计
作者突然跳出赞美模式,开始自嘲:面对这样的艺术瑰宝,自己资质平庸只能模仿个皮毛,每次翻看都激动得来回踱步、忍不住叹气。这种"粉丝见偶像"的真诚反应,反而让前面所有赞美都显得更真实可信。
全诗精髓:
就像用文字拍纪录片,先航拍险峻大山,再特写悬崖上的字迹,镜头推近时那些石刻突然变成会动的龙蛇鸾凤,最后镜头转向一个对着石刻又比划又摇头的书法爱好者。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奇观,又传递了对书法艺术纯粹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