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浣溪沙 咏笔》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把毛笔拟人化,写出了文人对笔的深厚感情和创作感悟。
上阕用三个典故说笔的"前世今生":首句说毛笔(毛颖)自古就是文人最知心的伙伴;第二句用江淹梦笔生花的典故,提醒自己别总想着靠做梦获得才华;第三句用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说好笔就像良将,该用的时候要果断拿起。
下阕转入创作状态:前两句写用笔时自由自在的感觉——就算不刻意写诗,光是拿着笔就有吟诗的冲动;最后一句特别生动,把创作灵感比作"水中捞金",既需要耐心等待,又需要敏锐捕捉,道出了创作的真谛。
全词妙在把毛笔写得像老朋友一样,既有历史厚重感(用典自然),又有生活趣味(拟人手法)。最后"水中捞金"的比喻,把文人那种"等待灵感-捕捉灵感"的创作过程,说得既传神又接地气。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