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翰林院检讨王孟扬称遗像

空山孤露读楹书,早直承明扈属车。
孔雀有文宜见絷,芳兰既服忍终锄?
一川还往瞻衡宇,十子才名照里闾。
仙女碑题高士传,沈吟少作重欷歔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孟扬的遗像,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惋惜和敬仰。

首联写王孟扬生前的生活:他在空寂的山中独自研读典籍(“楹书”指家传的书籍),早年才华出众,曾入翰林院任职(“承明”代指朝廷,“扈属车”指随侍皇帝)。

颔联用比喻手法:孔雀羽毛华美却容易被捕捉(暗指王孟扬因才华招致祸患),芳兰被佩戴后却终遭铲除(比喻他虽受重用却未能善终)。这两句暗示他的命运充满矛盾与悲剧。

颈联写他的影响力:家乡的人们仍常去他的故居瞻仰(“衡宇”指简陋的房屋,表现他的清贫),而“十子才名”指他与同乡才子们共同享有的盛名,至今照亮乡里。

尾联提到后人将他的事迹刻碑立传(“仙女碑”可能指纪念他的碑文),而作者读到王孟扬年轻时的作品,不禁感慨叹息。

全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比王孟扬的才华与命运,突出了对不公世道的无奈,以及对高洁之士的追思。语言凝练,意象鲜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