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史伯鱼读书堂
臧室翻经何太漫,邺侯万轴新堪玩。
长大谁如伯业勤,昼眠多似边韶慢。
斯堂扁榜号读书,读之百过乐有馀。
焚膏继晷自克己,彬彬学子颜之徒。
念我壮年游天禄,万卷尽观如不足。
羽陵蠹简拂蟫鱼,太一青藜曾照烛。
辛勤白发但尝胆,燕坐茅斋犹泛览。
年来老眼渐昏眵,每展青编憎墨淡。
长大谁如伯业勤,昼眠多似边韶慢。
斯堂扁榜号读书,读之百过乐有馀。
焚膏继晷自克己,彬彬学子颜之徒。
念我壮年游天禄,万卷尽观如不足。
羽陵蠹简拂蟫鱼,太一青藜曾照烛。
辛勤白发但尝胆,燕坐茅斋犹泛览。
年来老眼渐昏眵,每展青编憎墨淡。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的读书态度,赞美了勤奋好学的精神,也道出了作者年老后读书的困难,读来既励志又令人感慨。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有人像臧室(藏书家)那样翻书太随意,有人像邺侯(唐代藏书家李泌)那样把万卷书当玩物。史伯鱼(诗中主角)长大后比霸主还勤奋,而有些人却像边韶(汉代爱睡觉的学者)白天总打瞌睡。这里通过懒散读书人的形象,反衬史伯鱼的刻苦。
中间六句集中赞美读书堂:在这个挂着"读书堂"匾额的地方,史伯鱼把书读上百遍仍觉得快乐。他夜以继日地苦读来约束自己,就像孔子弟子颜回那样文质彬彬。作者回忆自己壮年时也曾在皇家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那时连蛀虫咬过的竹简都要仔细拂拭,仿佛有神仙举着火把为他照明。这段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真正的读书人应有的态度。
最后四句转向现实感慨:如今年老白发,读书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般辛苦。虽然仍坚持在茅草书房阅读,但老眼昏花,总觉得书上的字迹太淡。这里通过视力衰退的细节,真切传达出爱书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全诗像一位老学者的自白:年轻时嗜书如命,老了仍手不释卷,但终究敌不过自然规律。这种对知识的执着与岁月无情的矛盾,正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诗中"焚膏继晷""尝胆"等典故的运用,让勤奋读书的形象更加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