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的是:汉朝开国时就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从西汉到东汉都延续了浮夸不实的风气。诗人批评整个汉朝一代人都沉迷于虚头巴脑的东西——比如把黄石公的兵书和赤伏符(一种预言祥瑞的图谶)当宝贝。
简单来说有四个层次:
1. 开国埋隐患:汉朝建国时只顾眼前,没想长远(像装修房子只刷墙不搞地基)。
2. 坏风气传染:从西汉长安到东汉洛阳,整个朝廷都爱搞形式主义(像公司换办公楼但摸鱼文化不变)。
3. 全民迷信:整个朝代迷信两样东西——打仗靠神秘兵书,治国靠算命符咒(像现在有些人创业不看市场,光信成功学秘籍)。
4. 辛辣讽刺:用"崇虚诞"三个字直接打脸,说你们把忽悠当正经事(类似说"这公司年会搞颁奖,实际工资都发不出")。
诗人其实在借古讽今:任何时代如果只搞表面功夫、依赖玄学治国,迟早要完蛋。这种批判现在看依然很犀利——比如某些企业爱画大饼,某些人遇事就转发锦鲤,本质上和汉朝人追捧"赤伏符"没啥区别。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