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1797秋年兄林炜如悬弧时长郎达卿偕弟静有台厦游泮双喜 其二

万丈文光达上台,秋高直射斗牛来。导河西授传家钵,学海东抡华国才。

十载砚穿磨日月,双锋匣出鼓风雷。是龙露角观初变,拔浪端应奋锦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祝贺朋友林炜如的两个儿子同时考中秀才的喜庆之作,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来赞美兄弟俩的才华和前程。

前两句用"万丈文光"形容兄弟俩的文章光彩夺目,像秋夜星光一样直冲云霄("上台"指高级官署,"斗牛"是星宿名),暗示他们的才学足以引起朝廷重视。

中间四句用"导河""学海"等比喻,说他们继承了父亲的家学("传家钵"),像从东海挑选出的国家栋梁。用"十载砚穿"强调苦读的艰辛,而"双锋匣出"则把兄弟俩比作宝剑出鞘,即将大展宏图。

最后两句把兄弟俩比作初露龙角的蛟龙,预言他们将来必定能乘风破浪("拔浪"),穿着锦袍衣锦还乡。全诗通过星光、宝剑、蛟龙等豪迈意象,把科举中第的喜事写得气势磅礴,既赞美了兄弟的才学,也寄托了对他们未来仕途的期许。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