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峰峦秀峛崺翠屏长中有读书人结庐山之阳笺注搜毛郑典谟溯虞唐敢道知希贵惟恐学业荒相彼幽谷兰无言祇自芳 其一

古人重实学,今人盗虚声。
窃取糟粕馀,富贵博恩荣。
衣锦誇闾里,策肥动公卿。
譬如三春花,转瞬萎荒城。
岂知松与柏,终古性常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对比手法批判了当时社会追求虚名的现象,同时赞美了踏实治学的可贵精神。

上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山中读书人的理想图景:在秀美的群山环绕中,一位学者隐居山南专心治学。他研究古代经典(毛郑指《诗经》注疏,虞唐指上古圣王),像幽谷兰花一样默默散发芬芳。这里用"翠屏"比喻群山,用"幽兰"比喻学者,展现了治学者不慕虚荣的高洁品格。

下半部分形成强烈对比:古人注重真才实学,今人却追逐虚名。像偷取酿酒剩下的糟粕(比喻剽窃皮毛学问),靠这些换取富贵荣华。他们穿着华服炫耀乡里,骑着肥马结交权贵,但就像春天的花朵,转眼就会凋零。而真正有学问的人则像松柏,永远保持坚贞本色。

全诗通过"春花"与"松柏"、"虚声"与"实学"的对比,告诫人们:靠投机取巧获得的名利如同昙花一现,只有扎实治学才能像松柏般长青。诗中"敢道知希贵"(敢于承认自己懂得少)这句话特别朴实有力,体现了真正的学者永不自满的谦逊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