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家庆典的盛大画面,充满吉祥喜庆的氛围。
前两句"瑞霭凝丹陛,祥烟拥紫宸"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祥瑞的云气笼罩着红色台阶,吉祥的烟雾环绕着皇宫。这里用"丹陛"(红色台阶)和"紫宸"(皇宫)来代指皇帝所在的地方,通过"瑞霭""祥烟"这些意象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氛围。
中间四句点明了庆典的特殊意义:"万年三月节"说明这是万年难遇的三月盛典;"四海一家春"用春天比喻天下太平;"礼乐调元化"说礼乐教化使社会和谐;"讴歌属圣人"指百姓都在歌颂圣明的君主。这四句把个人寿辰提升到了国家盛事的高度。
最后两句"敷天多望幸,特为举时巡"意思是:普天之下都期盼着沾沐皇恩,所以皇帝特意在这个时候出巡。这里既表现了皇帝的仁德,也暗示了庆典的规模宏大。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华丽的辞藻描绘庆典场面,但不着一个"寿"字,却处处暗含祝寿之意;它歌颂皇帝功德,却不显得阿谀奉承,而是通过"四海一家""礼乐调元"等意象,把个人寿辰与国家昌盛自然联系起来。这种含蓄而大气的表达方式,正是宫廷应制诗的魅力所在。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