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三十六峰诗 其六 檀香峰

林是旃檀林,外更无杂树。
可怪卓锡人,不在此峰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檀香峰”的地方,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个纯净之地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林是旃檀林,外更无杂树”,意思是这片林子全是檀香树,周围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树木。檀香树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纯净的象征,这里用檀香林来比喻一个没有杂质、纯净美好的理想世界。

接着,诗人说“可怪卓锡人,不在此峰住”,意思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修行的高僧们却没有选择住在这个纯净的峰上。这里的“卓锡人”指的是修行者,他们通常追求清净无染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思:为什么那些追求纯净的人,反而没有选择这个纯净的地方呢?

整首诗的精华在于它通过简单的场景,引发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诗人表面上是在描述一个纯净的檀香峰,实际上是在探讨人们是否真的能在现实中找到和坚守内心的纯净。它让我们思考: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是否真的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或者,我们是否因为某些现实的原因,放弃了内心真正的渴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