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种地来比喻修行,讲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道理:
第一句说"人人都有块自留地",其实是说每个人天生都有悟道的潜质,就像农民都有一块能耕种的土地。这块"地"是从祖师爷(祖翁)那里传下来的,意思是修行传统源远流长。
第二句的"四界打量量不尽"很有趣,说用尺子怎么量都量不完这块地的大小。这是在比喻佛性(人的觉悟本性)是无限广阔的,不能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
最后两句最实在:别光顾着丈量地盘,关键要"及时耕种"——意思是修行要付诸行动,不能光说不练。"待秋风"说的是等到秋天自然会有收获,暗示只要踏实修行,自然会水到渠成地开悟。
全诗把深奥的禅理说得像老农种地一样简单:人人都有修行的本钱(地),佛性大得测不完(量不尽),但最重要的是实际行动(耕种),时候到了自然见成果(秋风)。这种用日常劳动比喻修行的方式,让普通人也能秒懂禅宗"直指人心"的要义。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