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三

难将消长1问阳阴2,举目金瓯感莫禁3。
除弊恨无三尺剑4,纾怀聊借一张琴5。
普天谁献平戎策6,绮阁犹怀报国心。
身是女流空有志,出师二表且长吟7。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女性在冬天有感而发写下的作品,表达了她对时局的忧虑和报国无门的无奈。

开头两句说:世间的盛衰变化难以预料(就像阴阳交替无法掌控),看着国家疆土(金瓯),心中充满无法抑制的感慨。这里用"金瓯"比喻国家疆土完整,暗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中间四句是核心:诗人痛恨自己没有能力铲除社会弊端("三尺剑"象征武力或权力),只能通过弹琴来排解愁绪。她感叹天下没有人能提出抵御外敌的良策("平戎策"),但自己虽身处闺阁("绮阁"指女子居所),仍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

最后两句点明身份:作为女性,纵有抱负也难以实现,只能像诵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那样,通过吟诵诗文来寄托情怀。这里用诸葛亮北伐前写给皇帝的《出师表》作比,突出自己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矛盾心理。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女儿身"与"报国心"的强烈反差。诗人用"恨无三尺剑""空有志"等词语,既展现了传统女性受限于社会角色的无奈,又彰显了超越性别局限的家国情怀。弹琴、吟诗这些文人雅士的消遣,在这里成为排解政治苦闷的特殊方式,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古代知识女性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