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五首 其三

庭前双桐树,四月始见华。
盛夏敷繁阴,亭亭叠青霞。
禽鸟知所止,吾亦爱清嘉。
大火忽西流,败叶随风斜。
空抱大雅材,委弃若泥沙。
何用觅知音,相与访伯牙。
伯牙没巳久,行行浩无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庭前的两棵桐树为引子,通过描绘它们的四季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知音的渴望。

诗的开头写桐树在四月才开始开花,盛夏时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清凉的树荫,鸟儿也喜欢在这里停留。这里,桐树象征着美好和安宁,作者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清雅的生活情趣。

然而,随着季节的推移,秋天来临,树叶凋零,桐树不再有昔日的繁华。作者感叹桐树虽然材质优良,但却像泥沙一样被遗弃。这里,桐树的命运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才华被埋没的无奈。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他感叹伯牙(古代的琴师,以知音难觅著称)已经逝去,而自己在这茫茫人海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这里的“伯牙”象征着知音,作者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深切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桐树的四季变化,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