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川亭

一泓绿净沧浪水,千朵红稠菡萏花。
病眼纷纷何所似,江天落日散余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水亭边的美景,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能闻到荷香、看到晚霞。

前两句用色彩强烈的对比勾勒画面:一池碧绿清澈的湖水(沧浪水是古代对清水的雅称),与上千朵稠密绽放的红荷花(菡萏即荷花)相互映衬。"绿净"和"红稠"这两个词用得特别生动,绿得纯粹,红得浓烈,就像调色盘上最鲜艳的两种颜色撞在一起。

后两句突然转入诗人的主观感受:他说自己病中看花的眼睛,就像江天交接处落日余晖散开的霞光。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视线模糊的状态被比作霞光晕染的效果。既交代了诗人抱病赏景的背景,又把自然景观和身体感受融为一体,让整幅画面蒙上一层朦胧的美感。

全诗短短四句,先实写再虚写,从鲜明具象的荷花转到缥缈的霞光,就像先用4K镜头拍特写,再慢慢调成柔焦镜头。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普通的亭边小景顿时有了层次和余韵,也透露出诗人虽然抱病,却依然能捕捉自然之美的生活情趣。

杨志

杨志,字存诚,一字崇甫。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历知长溪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六),通判广州。事见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七。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