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飞雪亭前,宜春台上。
物有万殊,春无两样。
住不雇去底,犹欠劈面拳。
去不雇住底,好与拦腮掌。
直饶去住两忘,如龙似象。
示免卸下衲衣,连挥痛棒。
棒折也不放,是罚是赏。
为人须为彻,杀人面见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

首先,诗句“飞雪亭前,宜春台上”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一个是严寒的飞雪亭,另一个是温暖的宜春台。这暗示了生活中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即“物有万殊”。然而,接下来的“春无两样”却指出,尽管外在环境千差万别,但春天的本质是一样的。这里可以理解为,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内心的感受和本质是不变的。

接下来的几句“住不雇去底,犹欠劈面拳。去不雇住底,好与拦腮掌”则通过拳击的比喻,表达了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那么他迟早会遭到反击(“劈面拳”)。反之,如果一个人只顾他人而忽视自己,也会受到伤害(“拦腮掌”)。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平衡自我和他人,既不能自私自利,也不能过度牺牲自己。

“直饶去住两忘,如龙似象”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平衡的重要性。当一个人能够忘记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像龙象一样强大而自由,他才能真正地生活得自在。

最后几句“示免卸下衲衣,连挥痛棒。棒折也不放,是罚是赏。为人须为彻,杀人面见血”则通过更为激烈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决绝的态度。无论是惩罚还是奖赏,都要彻底执行,不能半途而废。做人要彻底,面对问题要直面,不能逃避。这里的“杀人面见血”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暴力,而是比喻在解决问题时要果断、彻底,不留余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传达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平衡、果断面对问题的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守内心的本质,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问题时,要果断、彻底,不偏不倚。

释惟一

释惟一,法眼之孙。神宗时主嘉禾天宁寺(《宋诗纪事》卷九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