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监庙红梅 其三

南人误种桃李栏,北人疑作杏花看。
更须结子成佳实,留到清和伴牡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红梅作为主角,讲了一个关于身份认同和坚守本心的故事。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说:南方人把红梅错当成桃李种在花园里,北方人又把它误认作杏花。这里用"南人北人"的视角差异,暗示红梅虽然美丽,但常被世人误解或错认。

后两句笔锋一转:红梅不必在意这些误解,它真正的价值在于结出好果子,等到初夏时节(清和指农历四月)还能与牡丹争艳。这里"结子成佳实"是双关,既指结出梅子,也暗喻坚守本真才能成就美好。

全诗妙在借红梅说人生:
1. 每个人都会被外界贴错标签(桃李/杏花)
2. 不必急着辩解,用实力证明自己(结佳实)
3. 真正的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能陪牡丹说明花期长)

诗人用日常花卉作比,告诉我们:被误解时不必愤怒,保持本色终会赢得认可,就像红梅既能结果又能赏花,最终与"花王"牡丹同辉。这种从容自信的生活态度,正是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