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同僚吕相公一起去拜访退休官员冯宣猷的场景,展现了宋代文人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前四句写冯宣猷退休后的生活状态:
- 不再大清早赶着上朝(懒从朝谒事骖騑)
- 可以睡懒觉不用急着穿官服(此去高眠罢倒衣)
- 皇帝特许老朋友们随时来串门(诏许敲门访耆旧)
- 老天都给他准备好了养老的房子(天教筑室俟来归)
2. 中间两句写冯宣猷的退休生活情趣:
- 开春还要坐轿子去洛阳看花(肩舆尚肯追春色)
- 傍晚敲着瓦盆唱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鼓缶何妨傲夕晖)
3.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
- 冯宣猷随遇而安,把每个住处都当作家(所至成家即安隐)
- 这种境界让作者羡慕,都不好意思再提自己也想要个钓鱼台(武昌谁乞钓鱼矶)
整首诗妙在:
- 用日常小事展现退休生活的惬意,比如睡懒觉、串门、赏花
- "敲瓦盆"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把退休官员不拘小节的样子写活了
- 最后用对比手法,通过作者的羡慕,反衬出冯宣猷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当多大官,而在于有一颗能享受平凡生活的心。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也有启发——我们是否太忙于追逐外在成功,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美好?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