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忆二十韵奉赠段公度欧阳元老
少小从结发,读书怀古人。
年未十四五,出走京洛尘。
当时黉堂士,教我文章新。
气格一入俗,至今不复振。
病骥思逸足,鞭策伤苦辛。
切云漫崔嵬,惭愧席上珍。
迩来二三子,论交偶情亲。
以我忘疵贱,所得皆凤麟。
念我勤服义,嘉我能仁亲。
故此倾丹臆,诲我日谆谆。
论诗到平淡,文师韩子纯。
学道贵能行,卓尔非因循。
生平志已定,不复顾狺狺。
脱略尘累絷,逝将游广津。
一披雾豹姿,豁然开我神。
人生贵相知,愿言结近宾。
颇恨相得晚,甚知二子真。
乐此臭味同,缔好期终身。
年未十四五,出走京洛尘。
当时黉堂士,教我文章新。
气格一入俗,至今不复振。
病骥思逸足,鞭策伤苦辛。
切云漫崔嵬,惭愧席上珍。
迩来二三子,论交偶情亲。
以我忘疵贱,所得皆凤麟。
念我勤服义,嘉我能仁亲。
故此倾丹臆,诲我日谆谆。
论诗到平淡,文师韩子纯。
学道贵能行,卓尔非因循。
生平志已定,不复顾狺狺。
脱略尘累絷,逝将游广津。
一披雾豹姿,豁然开我神。
人生贵相知,愿言结近宾。
颇恨相得晚,甚知二子真。
乐此臭味同,缔好期终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者在回顾自己一生时,写给两位知心朋友(段公度和欧阳元老)的深情告白。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三个关键人生阶段,传递出真挚的友情和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少年求学(前8句)
诗人回忆十四五岁就离家求学,像现在的中学生一样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当时的老师们教会他写文章,但他坦言自己始终没能突破"俗气"的瓶颈,就像一匹生病的骏马,再怎么鞭策也跑不出风采。这里用"病骥"的比喻特别生动,让人感受到他对自己才华局限的坦诚。
第二部分:中年遇知己(中间12句)
转折出现在遇到段、欧阳二位朋友后。他们像发现凤凰麒麟般珍视诗人的才华,不在乎他的出身瑕疵。诗中反复出现"教我""诲我",像极了我们遇到人生导师时的感激。最动人的是朋友给他的三点建议:写诗要返璞归真("平淡"),作文要学韩愈的纯粹,做人贵在行动而非空谈。这些建议放在今天依然适用,堪称终身受用的人生指南。
第三部分:晚年感悟(后8句)
六十岁的诗人终于看淡世俗纷扰,决心像冲破迷雾的豹子般活出真我。最后几句"恨相得晚""臭味同"用现代话说就是"相见恨晚""三观相合",他期盼与好友做一辈子知己,这种跨越年龄的友情宣言特别打动人。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病马""雾豹"等接地气的比喻讲成长困境
2. 把抽象的人生道理转化为"写诗要平淡""做人要行动"等具体建议
3.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友情模式——亦师亦友、相互成就
4. 最后"愿言结近宾"的承诺,比现代人说的"做一辈子朋友"更显庄重深情
诗人用一生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能帮你认清自我,好的关系永远不嫌晚。这种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正是古诗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