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清晨的旅途画面,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雨雪喜初晴"就让人眼前一亮——连续雨雪后终于放晴,旅人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天还没大亮就坐着轿子出发,"肩舆向晓行"五个字就勾勒出早起赶路的场景。
最精彩的是中间四句:溪水上挂着将落的残月,晨雾被微风吹散,山色渐明中传来鸟鸣,寒气却依然刺骨。这些描写就像一组电影镜头——"涧流残月落"是特写,"烟散远风平"是全景,"寒气侵人骨"让读者感同身受,"山光弄鸟声"则激活了听觉体验。
结尾处笔锋一转,远处江湾渐近,已经能望见婺源城了。这个收尾很妙,既交代了行程即将到达终点,又留下想象空间——那座在晨光中若隐若现的城池,究竟藏着怎样的风景?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写生,用最简练的笔触捕捉了冬日山行的典型瞬间:寒冷与生机并存,艰辛中透着希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路上"的微妙感受——既有早行的辛苦,也有发现美景的惊喜,还有即将抵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