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五首 其五
蜀锦桃绯,湘罗柳碧,紫丁香动参差。
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
寻春只盼清明到,到清明、能再多时。
算句留、自擘蛮笺,自熨新词。
天涯总少流莺信,但鸦啼鹊噪,略解相思。
况是雕梁,难容燕子栖迟。
东栏倚尽斜阳影,有谁怜、鬓已成丝。
对芳尊、万种温存,只有花知。
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
寻春只盼清明到,到清明、能再多时。
算句留、自擘蛮笺,自熨新词。
天涯总少流莺信,但鸦啼鹊噪,略解相思。
况是雕梁,难容燕子栖迟。
东栏倚尽斜阳影,有谁怜、鬓已成丝。
对芳尊、万种温存,只有花知。
现代解析
这首《高阳台五首 其五》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色与情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桃花的绯红像蜀地的锦缎,柳树的翠绿如湘地的罗纱,紫丁香的花香随风飘散。这些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东风吹来,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作者盼望着清明节的到来,因为那是春天的象征,意味着更多的美好时光。然而,作者也意识到,即使清明到了,春天也不会永远停留,时光总是匆匆流逝。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向了内心的情感。他感叹自己身处天涯,很少收到远方的消息,只能听到乌鸦和喜鹊的叫声,这些声音虽然无法传达思念,却稍微缓解了他的孤独。同时,作者提到了燕子无法在雕梁上筑巢,暗示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心境。
最后,作者站在东栏边,看着斜阳的影子,感慨自己已经老去,鬓发已经斑白。他举杯对花,抒发内心的温存与感慨,觉得只有花儿能理解他的心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诗中透露出孤独与漂泊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