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寺观荷

沐日相将竹下群,芙蓉十里净京氛。
故园风景能无忆,是处燕吴总不分。
饮马倒窥临水树,惊凫忽断宿潭云。
尘缨坐染青莲气,会遣东林社里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龙王寺赏荷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故园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结伴出游,在竹林下漫步,眼前是绵延十里的荷花,净化了京城的喧嚣。这里的"芙蓉"指荷花,"净京氛"暗示荷花的高洁能洗涤尘世的浮躁。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展开:诗人看到荷花,不禁想起故乡的风景;眼前的景色如此美好,让他分不清这里是燕地还是吴地(北方还是南方)。他饮马时低头看见水中的树影,突然飞起的野鸭划破了倒映在水中的云彩。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荷塘的宁静与灵动。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坐在荷塘边,连衣带都沾染了莲花的清香,这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他想与东林寺的高僧们分享。"青莲"象征佛家的清净,"东林社"指高僧慧远创办的净土宗社团,暗示诗人向往远离世俗的生活。

全诗以荷花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巧妙结合,既有对美景的细腻刻画,又透露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荷塘的静谧与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