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玉蝀桥赏荷时的奇妙感受,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很强。
前两句"水风凉透鹭鸶肩,一镜争窥万柄莲"写实景:水边的凉风吹拂着鹭鸶(也可能是诗人自比),像镜子般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千万朵盛开的荷花。"鹭鸶肩"这个比喻很生动,既写出风的清凉,又暗示诗人可能正像白鹭一样伫立水边。
后两句"不是玉楼金殿影,直疑身在过湖船"转入想象:眼前的美景如此梦幻,要不是知道这是皇宫建筑的倒影(玉楼金殿),简直要以为自己是在湖中泛舟赏荷。这里用"疑"字巧妙地把现实和幻觉连接起来,让普通的赏荷体验突然有了穿越般的奇妙感。
全诗最妙的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次普通的宫廷赏荷写得充满诗意。诗人用"镜"的比喻让水面倒影活起来,又用"疑"字制造错觉,最后用"过湖船"这个意象把读者从庄重的宫廷带入自由随性的江湖,在短短四句中完成了一次从现实到幻境再回到现实的审美体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