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垄①
去县日以远,风俗日以变。
顾此后垄番,北至中港限。
音语止一方,他处不能辨。
头发顶上垂,当额前后剪。
发厚压光头,其形类覆碗。
亦有一二人,公然戴高冕。
黑丝及红绒,缠之百千转。
大有古人风,所惜双足跣。
男女八九岁,牙前两齿刬。
长大手自牵⑴,另居无拘管。
父固免肯堂,翁亦无甥馆。
是处两三间,村庄何萧散。
高廪置平原,黍稷有馀挽。
所虑湿气蒸,驾木如连栈。
巨匏老而坚,行汲络藤瓣。
溪水涨连旬,利涉身焉绾。
丰年百礼偕,疾病颠危罕。
饮酒即高歌(作者注:「番民多即事成歌。」),其乐何衎衎(黄美娥编校)。
顾此后垄番,北至中港限。
音语止一方,他处不能辨。
头发顶上垂,当额前后剪。
发厚压光头,其形类覆碗。
亦有一二人,公然戴高冕。
黑丝及红绒,缠之百千转。
大有古人风,所惜双足跣。
男女八九岁,牙前两齿刬。
长大手自牵⑴,另居无拘管。
父固免肯堂,翁亦无甥馆。
是处两三间,村庄何萧散。
高廪置平原,黍稷有馀挽。
所虑湿气蒸,驾木如连栈。
巨匏老而坚,行汲络藤瓣。
溪水涨连旬,利涉身焉绾。
丰年百礼偕,疾病颠危罕。
饮酒即高歌(作者注:「番民多即事成歌。」),其乐何衎衎(黄美娥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后垄》描绘了一个远离县城、风俗独特的村庄——后垄。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番民的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
首先,诗人提到后垄番民的语言独特,只有当地人能听懂,其他地方的人无法理解,突出了他们的文化独立性。接着,诗人描述了番民的发型特点:头顶留发,额头前后剪短,头发厚重如覆碗,甚至有人戴着高高的帽子,显示出他们的独特审美。
诗人还提到,番民在八九岁时会拔掉门牙,长大后男女可以自由结合,不受传统礼仪的约束,父辈也不会干涉他们的婚姻。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反映了番民社会结构的松散和开放。
在村庄的建筑和农业方面,诗人描绘了后垄的平原上建有高耸的粮仓,黍稷丰收,但为了防止湿气,粮仓建在高高的木架上。番民用老而坚硬的葫芦和藤蔓来取水,显示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诗人提到番民在丰收时节举行各种礼仪,疾病和危险很少发生。他们喜欢饮酒高歌,生活充满欢乐。通过这些描绘,诗人展现了后垄番民淳朴、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后垄番民的独特风俗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他们自由、快乐生活的赞美。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远离尘嚣的村庄,感受到番民的纯真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