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季夏闭关 其一

性拙畏城市,孤意耽山居。
裹粮常苦乏,遂令此愿虚。
不耕复不读,悠悠已夏余。
念之怀百忧,中夜步阶除。
会心岂在远,奚必厌吾庐。
晨起谢亲友,杜门境已舒。
入室书盈箧,可以慰饥劬。
忻然遂息肩,俯仰皆自如。
竹树拂清暑,蝉声亦萧疏。
隔俗即丘壑,何须慕樵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人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觉得自己性格笨拙,不适应城市的喧嚣,反而更喜欢山中的宁静。他曾经想要搬到山里住,但因为缺少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诗人在夏天快要结束时,感到自己既没有耕作,也没有读书,心中充满了忧虑,甚至半夜还在院子里徘徊。但他突然意识到,真正的快乐不一定要远求,就在自己家里也能找到。于是,他决定不再外出,而是安心待在家里,享受书籍带来的精神满足。

诗人通过描写清晨的竹树、蝉声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他认为,只要远离世俗的纷扰,即使是住在自己家里,也能感受到山居的宁静和自由。最后,他提出了一种生活态度:不必羡慕那些砍柴打鱼的人,只要心境平和,哪里都可以是理想的居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心远地自偏”的生活哲学,即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比外在的环境更重要。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安宁和快乐,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改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