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二月十二日妙光阁下感赋

青松冷日,甚推排不去,无情春色。
强与风光流转处,依旧清明寒食。
戍鼓楼台,佛香尘土,三两初莺识。
琴声悽断,断肠花外残客。
天末谁为招魂,薜萝山鬼,哀些空吟得。
尽有贞元朝士感,白首同归尤惜。
旧顿天寒,新亭日暮,泪尽山阳笛。
沧桑何事,出林烟磬初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春天里感受到的孤独与哀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怀念。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冷清的春日画面: 1. "青松冷日"开篇就定下基调——阳光照在松树上,本该温暖,却显得"冷",暗示心情低落。 2. "无情春色"说春天本该美好,但在愁人眼里却显得冷漠。这里用"推排不去"形容春色强行闯入视线,想躲都躲不掉。 3. "戍鼓楼台"等句写听到军营鼓声、闻到寺庙香火,这些本该庄严的景象,在作者听来却像尘土般令人压抑。只有两三只黄莺的叫声带来些许生机。 4. 结尾"琴声悽断"直接点出悲伤情绪,说自己是"断肠残客"(心碎的漂泊者)。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更深沉的感慨: 1. "天末招魂"用屈原的典故,表达想召唤逝者灵魂却无能为力的痛苦。 2. "贞元朝士"借古喻今,说像自己这样的老臣,头发都白了还聚在一起,更觉人生短暂。 3. "旧顿天寒"三句连用三个典故:天寒地冻的老房子、夕阳下的新亭聚会、山阳闻笛的故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伤怀场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悲痛。 4. 最后以"沧桑"(世事变迁)作结,说寺庙的钟磬声渐渐消失,就像自己的愁思慢慢沉淀。

全词特点: - 通篇用"冷色调"描写春天,形成强烈反差 - 每句都藏着典故,但情感真挚不显堆砌 - 像用蒙太奇手法切换不同场景:松树阳光→军营寺庙→黄莺琴声→招魂哀歌→老友聚会→暮钟回声 - 最终传递出一种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典型愁绪:明知春天来了,却快乐不起来;看到新事物,却想着旧时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