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莆田陈君彦质追送不及怅然有作五首 其三
昨日与子别,子已戒荤酒。
予为念冲寒,屏饮未宜久。
况复羁旅间,亦须小饮否。
子闻忽大笑,此言一何丑。
酒徒食肉人,嗷嗷特馋口。
不见学道人,终年但饭糗。
但问志若为,酒乎亦何有。
一饮不自持,终恐复濡首。
子言故自超,使我心独疚。
区区印迹泥,我愧犹株守。
予为念冲寒,屏饮未宜久。
况复羁旅间,亦须小饮否。
子闻忽大笑,此言一何丑。
酒徒食肉人,嗷嗷特馋口。
不见学道人,终年但饭糗。
但问志若为,酒乎亦何有。
一饮不自持,终恐复濡首。
子言故自超,使我心独疚。
区区印迹泥,我愧犹株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的是两位朋友分别时的情景和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诗中,作者提到昨天与朋友分别时,朋友已经戒掉了荤腥和酒,准备过一种更清静的生活。作者担心朋友在寒冷的天气里不吃不喝对身体不好,于是建议朋友在旅途中可以适当喝点酒。然而,朋友听后大笑,认为这种想法很庸俗。朋友认为,那些贪酒贪肉的人,不过是口腹之欲的奴隶,真正的修行者应该保持简朴的生活,靠粗茶淡饭维持生命。朋友反问作者,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欲望都控制不了,怎么谈得上有什么志向呢?
作者听了朋友的话,感到心里有些愧疚。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停留在世俗的层面,没有朋友那样超脱。朋友的话让他反思自己是否应该更加自律,而不是被外界的诱惑牵着走。
这首诗通过朋友间的对话,探讨了欲望与自律的关系。作者通过朋友的言行,表达了修行者应该追求的简朴与超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达到这种境界的遗憾。诗中的对话生动自然,既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来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