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之手,描述了他两次南下闽地时的所见所感。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精髓:
一、旅程中的风景
诗的前两句“一官两度到南闽,路入松溪染客尘”介绍了诗人两次来到南闽的经历。他描述自己走在前往松溪的路上,沿途的尘土仿佛染上了行客的足迹,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奔波与忙碌。
二、自然景象
接下来两句“马过岭头云窅渺,船来渡口石嶙峋”描绘了他在途中的自然风光。在过岭时,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缥缈之感;而船停在渡口,岸边的石头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三、居住环境
“山居屋破多无主,野寺门开不见人”则转而描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所见。居所破败,人烟稀少,给人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感觉。这里的“山居屋破”和“野寺门开”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无奈。
四、时光流逝与宦情
最后两句“四十年馀游此地,宦情牢落鬓如银”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官场生涯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已经在这一带游历了四十余年,官场生涯的不如意使得他的情感变得低落,岁月的流逝也让他两鬓斑白。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自然风光、居住环境及个人命运的感慨,语言平实而富有画面感,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