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宝诗
世道衰陵,淳风殆缅。
衢交问鼎,路盈访玺。
徇竞争驰,天机莫践。
不有真宰,榛棘谁剪(魏书作揃。)。(一章)
于皇我后,重明袭焕。
文以息烦,武以静乱。
剖蚌求珍,搜岩采干。
野无投纶,朝盈逸翰。(二章)
自昔凉季,林焚渊涸。
矫矫公子,鳞羽靡托。
灵慧虽奋,袄氛未廓。
凤戢昆丘,龙潜玄漠。(三章)
数不常扰,艰极则夷。
奋翼幽裔,翰飞京师。
珥蝉紫闼,伏节方畿。
弼我王度,庶绩缉熙。(四章)
自余幽沦,眷参旧契。
庶庇馀光,优游卒岁。
忻路未淹,离辔已际。
顾难分岐,载张载继。(五章)
闻诸交旧,累圣叠曜。
淳源虽漓,民怀余劭。
思乐哲人,静以镇躁。
蔼彼繁音,和此清调。(六章)
询下曰文,辩讦曰明。
化由礼治,政以宽成。
勉崇仁教,播德简刑。
倾首景风,迟闻休声(○魏书段承根传。《诗纪》百八。)。(七章)
衢交问鼎,路盈访玺。
徇竞争驰,天机莫践。
不有真宰,榛棘谁剪(魏书作揃。)。(一章)
于皇我后,重明袭焕。
文以息烦,武以静乱。
剖蚌求珍,搜岩采干。
野无投纶,朝盈逸翰。(二章)
自昔凉季,林焚渊涸。
矫矫公子,鳞羽靡托。
灵慧虽奋,袄氛未廓。
凤戢昆丘,龙潜玄漠。(三章)
数不常扰,艰极则夷。
奋翼幽裔,翰飞京师。
珥蝉紫闼,伏节方畿。
弼我王度,庶绩缉熙。(四章)
自余幽沦,眷参旧契。
庶庇馀光,优游卒岁。
忻路未淹,离辔已际。
顾难分岐,载张载继。(五章)
闻诸交旧,累圣叠曜。
淳源虽漓,民怀余劭。
思乐哲人,静以镇躁。
蔼彼繁音,和此清调。(六章)
询下曰文,辩讦曰明。
化由礼治,政以宽成。
勉崇仁教,播德简刑。
倾首景风,迟闻休声(○魏书段承根传。《诗纪》百八。)。(七章)
现代解析
这首《赠李宝诗》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李宝的赞美和祝福的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世道衰微的感叹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个混乱无序的社会:世道衰败,人心不古,人们争权夺利,失去了纯朴的风气。诗人感叹,如果没有真正的贤明之人来治理,社会将充满荆棘和混乱。这种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忧虑。
2. 对贤明君主的期盼
诗中提到“于皇我后”,指的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君主。这位君主文武双全,能够平息纷乱、治理国家。他善于发掘人才,像剖蚌取珠、搜岩采玉一样,找到那些有才能的人。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君主,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3. 对朋友李宝的赞美
诗人将李宝比作“矫矫公子”,称赞他在乱世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像龙和凤一样隐忍等待时机。李宝在国家艰难时挺身而出,进入朝廷为官,帮助君主治理国家,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品德。诗人对李宝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4. 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表达了对李宝的深厚友情,称自己与李宝是“旧契”,即老朋友。他希望能够借助李宝的光辉,过上优游自在的生活。但分别之际,诗人感到依依不舍,希望这段友情能够延续下去。这种对友情的珍视,让诗增添了温暖的人情味。
5.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的结尾,诗人提出了对理想社会的构想:通过礼治和宽政来治理国家,推崇仁爱,减少刑罚。他期待听到社会和谐、百姓安乐的好消息。这种对和平与仁政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对理想君主的期盼、对朋友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赠友诗,更是一首表达社会理想和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