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副对联是清代官员朱珪为悼念同僚朱士彦所写。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上联"师范重三天,謦欒声犹留殿陛"说的是:
朱士彦作为朝廷重臣(师范),他的道德文章像日月星三光一样受人敬重。虽然人已离世,但他在皇宫大殿上的谈笑风范(謦欒声)仿佛还在人们耳边回响。这里用"三天"比喻崇高的地位,用声音留存来表现人们对他的怀念。
下联"皇华周四国,朴诚望早式班联"讲的是:
朱士彦曾代表朝廷出使四方(皇华指使者),以朴实真诚的品格赢得各地敬重。现在大家多么希望他还能站在朝臣行列(班联)之中。"式"是榜样之意,说明他生前就是百官楷模。
全联通过"殿陛"(皇宫)和"班联"(朝班)两个典型场景,勾勒出一位德高望重、深受爱戴的官员形象。妙处在于:
1. 用"声音犹在"的细节描写,让怀念之情更具体可感
2. "朴诚"二字点明其人格魅力所在
3. 对仗中"三天"对"四国",既工整又有气势
4. 没有直接写哀伤,但字里行间都是不舍之情
这种挽联既保持了庄重得体的官方身份,又流露出真挚的同僚之情,展现了传统文人哀悼文章的独特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