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官员进京的场景,充满了对时局和百姓的关切。
开头用"雁南飞"的景象勾起离愁,百姓们拦路相送,依依不舍。这位官员清晨出发时,官船边的柳枝随风摇曳;夜晚抵达京城后,他手捧圣旨站在宫门前。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官员旅途的艰辛与责任之重。
中间四句点明了写作背景:当时社会动荡,百姓困苦,皇帝渴望了解民间疾苦。诗人认为这位官员应当如实汇报地方情况,因为黄河沿岸盗匪猖獗,形势危急。这里的"濡谏草"指准备谏言的文稿,用墨水浸湿稿纸的细节,暗示官员需要详细准备汇报材料。
全诗通过送别场景,反映了三个层次: 1. 百姓对清官的留恋 2. 官员肩负的重任 3. 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柳枝摇曳"、"手捧圣旨"等具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好官进京述职,承载着地方百姓的期待,也关系着国家治理的成效。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政治主题的诗也能充满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