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陪杨和吉晓登前山望桐江
振衣凌高冈,极目穷幽眇。
萧萧草树秋,历历人烟晓。
依微玄潭观,群仙在林表。
下有冢累累,世事谁能了?
桐江汇章水,晴涨何渺渺。
曾不瞬息间,一带萦沙小。
无怪豪杰区,烟芜怨啼鸟。
盛衰两相乘,玄悟良独少。
君今脱尘羁,相从得閒眺。
题名剜石苔,借荫憩丛筱。
白纻含馀清,稍觉心情悄。
山市门初开,飞尘已纷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杨和吉在早秋清晨登上山峰,俯瞰桐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感悟。
诗的开头,诗人用“白鹤导晨从,凉飙起林杪”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凉爽,白鹤飞翔,凉风从树梢吹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着,“振衣凌高冈,极目穷幽眇”展现了诗人登上高冈后,放眼远望,试图看透远处幽深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探索和追求的心境。
随后,诗人用“萧萧草树秋,历历人烟晓”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清晨的烟火气息,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依微玄潭观,群仙在林表”则通过想象,将自然景观与神话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然而,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下有冢累累,世事谁能了?”这句诗直击人心,提醒我们,无论生前多么辉煌,最终都难逃一死,世间的纷扰谁能真正看透?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桐江,用“桐江汇章水,晴涨何渺渺”描绘了江水在晴朗天气下的壮阔景象,但又用“曾不瞬息间,一带萦沙小”点出,即使再壮丽的景象,也只是转瞬即逝,无法永恒。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盛衰的思考。“无怪豪杰区,烟芜怨啼鸟”暗示了曾经的豪杰之地如今已荒芜,只有啼鸟在诉说着哀怨。这种盛衰交替的现象,让诗人感到“玄悟良独少”,即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是很少的。
最后,诗人通过与朋友杨和吉的交流,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君今脱尘羁,相从得閒眺”表达了两人摆脱尘世束缚,一起享受悠闲时光的愉悦。诗人还通过“题名剜石苔,借荫憩丛筱”等细节,展现了他们在自然中找到的安宁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世事无常时的豁达与感悟。虽然人生短暂,世事多变,但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与朋友的交流,诗人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正是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