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宫
我昔曾游飞来峰,白猿昼挂峰上松。
晔然灵光如彩虹,钟磬自响金仙宫。
宦游漂泊西复东,虽欲再到无由从。
帝居钧天陋瀛蓬,螭坳载笔侍重瞳。
逆鳞聊试摩神龙,谪堕剑浦山重重。
征鞍来此寻旧踪,恍如梦落烟霞中。
朱楼宝殿飞玲珑,寒泉幽石欣相逢。
门前池馆虚含风,一洗尘虑清心胸。
明朝南去随征鸿,惆怅胜游回首空。
晔然灵光如彩虹,钟磬自响金仙宫。
宦游漂泊西复东,虽欲再到无由从。
帝居钧天陋瀛蓬,螭坳载笔侍重瞳。
逆鳞聊试摩神龙,谪堕剑浦山重重。
征鞍来此寻旧踪,恍如梦落烟霞中。
朱楼宝殿飞玲珑,寒泉幽石欣相逢。
门前池馆虚含风,一洗尘虑清心胸。
明朝南去随征鸿,惆怅胜游回首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灵隐宫》是一位官员回忆旧地重游的感慨之作,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回忆与现实的交织
诗人开篇回忆过去游览飞来峰的场景:白天看到白猿挂在松树上,灵隐宫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钟磬声仿佛自动响起,充满仙气。但如今宦海沉浮,四处奔波,虽然想再游此地,却身不由己。这种对比突出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2. 仕途的无奈与挫折
诗中提到"帝居钧天"(指朝廷)像天宫一样高不可攀,而自己虽在皇帝身边任职("螭坳载笔"),却因直言进谏("逆鳞"比喻触怒皇帝)被贬到偏远之地("剑浦山重重")。这里透露出官场险恶和人生起伏的无奈。
3. 旧地重游的恍惚感
当诗人终于回到灵隐宫时,感觉像做梦一样。他细致描写了眼前的景色:朱红色的楼阁、精致的宫殿、清冷的泉水、幽静的石头,这些景物让他感到宁静,洗去了尘世的烦恼。
4. 离别的惆怅
结尾说第二天就要随大雁南行,回头再看这次游览,只剩空虚和遗憾。这种短暂的快乐与即将离去的伤感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人生中美好总是转瞬即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动的自然景物(白猿、松树、彩虹)和建筑(朱楼、宝殿)营造出灵隐宫的神奇氛围。
-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 语言流畅,画面感强,即使不了解具体历史背景,也能感受到诗人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它像一篇精致的游记,又像一首人生感慨的诗,让读者看到古代文人在仕途与山水之间的挣扎与选择。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