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间(此诗又载董天工《台海见闻录》。)

流珠炊玉食维艰,终岁勤劬敢务閒。
生计只知依稼穑,一枝栖息号禾间(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艰难的现实,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

前两句"流珠炊玉食维艰,终岁勤劬敢务閒"用生动的比喻说农民连米饭都吃不起("流珠"形容米粒珍贵如珍珠,"炊玉"说烧饭像煮玉石般奢侈),一年到头拼命干活不敢偷懒。两个意象反差强烈,突显农民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

后两句"生计只知依稼穑,一枝栖息号禾间"更直白:农民只会靠种地活命,连住的地方都简陋得像稻草堆("禾间"即稻草屋)。"一枝栖息"这个说法既写实又心酸,把农民比作只能找根树枝栖息的鸟,暗示他们毫无保障的生存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平静叙述中暗含的控诉。没有直接喊穷叫苦,而是通过"珍珠米"、"玉石饭"、"稻草屋"这些具体形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为什么最会种地的人反而吃不饱饭?为什么最勤劳的人住得最差?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接抱怨更有力量,让人读完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农民遭遇的不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