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深厚情谊,充满温暖又略带感伤。
前四句像老友重逢的回忆录:当年你(吴客)从外地回乡,穿着简朴的粗布衣裳常来找我。端午节我们一起畅饮,虽然生活困顿(泽畔吟指落魄文人),但相聚的快乐冲淡了忧愁。"荷衣葛带"这种平民打扮,暗示两人都不富裕,但友情纯粹不物质。
五六句用时空对比凸显情谊珍贵:山河阻隔让我们像活在两个世界,经历岁月风霜("悠悠霜雪")后反而更懂彼此。这里"论心"二字最动人——经过时间考验的友情,才能聊最走心的话题。
最后两句最直白也最深情:别说我喝醉讲胡话("狂言语"),咱俩的交情就是比一般人更深!这种带着酒气的真心话,把文人含蓄的表达突然变成热血告白,让人看到超越时空的兄弟情。
全诗妙在把"患难见真情"这个老道理,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喝酒、落魄、雪夜谈心)写得有血有肉。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两个老友围炉夜话,说到动情处拍桌子喊"咱俩最铁",这种真实感最打动人。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