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立秋
俄惊一叶下长河,客路兼秋意若何。
乍喜清飙将暑去,更怜新雨赠凉多。
阴森岸树如搴幕,碎曳波纹似织罗。
风槛半扃萤巧入,夜砧初动雁偏过。
鱼鳞片片黏青汉,蟾影娟娟濯碧波。
局罢壶乾宵漏断,一声何处起渔歌。
乍喜清飙将暑去,更怜新雨赠凉多。
阴森岸树如搴幕,碎曳波纹似织罗。
风槛半扃萤巧入,夜砧初动雁偏过。
鱼鳞片片黏青汉,蟾影娟娟濯碧波。
局罢壶乾宵漏断,一声何处起渔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旅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自然画面传递出季节转换的微妙体验。
开篇"一叶知秋"的典故用得巧妙:突然看到一片落叶飘到河面,让行船中的诗人意识到秋天来了。这种季节变化让漂泊在外的他心情复杂——既有对暑热消退的欣喜,又带着游子特有的淡淡忧愁。
中间六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清爽的风吹走闷热,新落的雨水带来凉意;岸边树木像拉开的帷幕,水面波纹如同织锦;萤火虫从半开的船窗溜进来,夜色中传来捣衣声和大雁飞过的动静。这些画面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四句转入夜晚:鱼鳞般的云朵贴在天幕,月光倒映在碧波中。诗人下完棋喝完酒,在深夜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渔歌。这个开放式结尾余韵悠长,渔歌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细微感受的捕捉:用"黏"形容云朵的轻盈质感,用"濯"表现月光在水中的荡漾,这些精妙的动词让寻常景物顿时鲜活。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乍喜""更怜"等词语,把旅人面对季节变迁时既欣喜又怅惘的心情自然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