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于小祗园坐月作

纤阿应嘉候,祗园依化城。
感此牟尼珠,扬光濯清泠。
梵天白银桥,恍若燄摩升。
清溪相环带,空水互晶荧。
飞觞无遗憩,流霞湛然盈。
顺风奏丝桐,袅袅发奇声。
青松为我和,白云为我停。
酒德将调浃,颓然玉山倾。
披襟纳虚爽,万境皆光明。
安能守空观,枯寂送馀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园林中饮酒赏月的闲适场景,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美。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月下园林的奇幻美景
诗人用"白银桥""清溪环带"等比喻,把月光下的园林写得像神话世界——树枝上的露珠像发光的珍珠,溪水与月光交相辉映,整个环境清澈透明得如同梵天仙境。这种光影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纵情声酒的洒脱
诗中"飞觞无遗憩""颓然玉山倾"等句,生动展现诗人开怀畅饮的豪放姿态。他弹琴奏乐,松涛应和,白云似乎也为他停留,这种人与自然共鸣的描写,传递出忘我的快乐。

3. 物我两忘的禅意
最后"披襟纳虚爽,万境皆光明"是诗眼。诗人敞开衣襟感受夜风时,突然获得精神升华,眼前万物都焕发光彩。这种体验超越了单纯饮酒作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达了对拘束生活的超越渴望。

全诗妙在将饮酒作乐这种世俗享受,与精神超脱完美结合。诗人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在微醺中捕捉到生命的通透感,这种"醉中悟道"的意境,比单纯写景或说理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