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首句“厄与痴相半”,意思是说人生中既有艰难困苦,也有痴情执念,这两者常常相伴而行。第二句“禽将鼠共县”,用禽鸟和老鼠的共存来比喻生活中的不同境遇,无论是高贵还是卑微,都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
接下来的“味虽供客好,名却使人怜”,表面上是在说某种美食虽然味道不错,但它的名字却让人感到可怜。这里可以理解为,某些事物虽然看起来美好,但背后的真相却令人心酸。
“所下惟双箸,何妨少一拳”,字面意思是只用一双筷子吃饭,少了一拳也无所谓。这里暗示了生活中的简朴与随遇而安的态度,即使条件有限,也能坦然接受。
最后两句“如闻三嗅叟,笑杀雉羹筵”,引用了“三嗅叟”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豁达和幽默的心态。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以笑声面对,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境,都应保持一种豁达和幽默的心态,看淡名利,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与真实。这种态度既是对生活的领悟,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