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废弃的至喜堂遗址,表达了世事无常、盛衰难料的感慨。
前两句"自有高楠树,因开虚白堂"写景:原本这里生长着高大的楠木,后来人们在此建造了宽敞明亮的至喜堂。这里用"虚白"形容堂屋的明亮宽敞,暗示曾经的辉煌。
后两句"如何同厄闰,一例赋黄杨"转入抒情:为什么现在和闰年多出的那个月一样,都变得如此凄凉?连黄杨树(象征坚韧)也难逃衰败的命运。诗人用"厄闰"这个不吉利的意象,暗喻世事无常。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的"高楠""虚白堂"与如今的"厄闰""黄杨"形成强烈反差,短短二十字就勾勒出盛衰变迁的沧桑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能引发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