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宁之
涸鳞思赴海,倦翮念归山。
如何远游客,岁久不知还。
世涂方扰扰,豺虎尚为患。
久嫌军务劳,翻羡为客闲。
夜雨滴愁梦,晨风飒颓年。
丈夫虽耿介,亦或多苦颜。
而我承结邻,独喜相追攀。
未坚金石交,已枉瑶华篇。
时时感嘉贶,相视两凄酸。
岂不欲为答,情深谅难宣。
如何远游客,岁久不知还。
世涂方扰扰,豺虎尚为患。
久嫌军务劳,翻羡为客闲。
夜雨滴愁梦,晨风飒颓年。
丈夫虽耿介,亦或多苦颜。
而我承结邻,独喜相追攀。
未坚金石交,已枉瑶华篇。
时时感嘉贶,相视两凄酸。
岂不欲为答,情深谅难宣。
现代解析
这首诗《答李宁之》像一封充满感慨的回信,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李宁之的思念,以及自己在乱世中的疲惫与矛盾。
1. 开篇用鱼和鸟比喻思乡之情:
“涸鳞思赴海,倦翮念归山”就像说:干渴的鱼想回到大海,疲倦的鸟渴望飞回山林。这两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思归情绪,暗示作者和李宁之都像离家的游子,渴望回到平静的生活。
2. 直白道出游子的无奈:
“如何远游客,岁久不知还”是作者的感叹:为什么离家这么久,还是不能回去?这里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3. 乱世中的矛盾心理:
“世涂方扰扰,豺虎尚为患”描写了社会的动荡(“豺虎”比喻恶势力)。作者说自己厌倦了军务的劳累(“久嫌军务劳”),反而羡慕友人作为“客”的清闲。这种对比凸显了他在责任与个人愿望之间的挣扎。
4. 用风雨比喻内心的愁苦:
“夜雨滴愁梦,晨风飒颓年”非常形象:夜雨滴答声像在敲打忧愁的梦,晨风吹过让人感到岁月流逝。这两句把无形的情绪转化成可感的画面,让读者更能体会作者的苍凉心境。
5. 对友情的珍视与遗憾:
后半段转向对友情的描写。作者说李宁之性格正直(“丈夫虽耿介”),但生活也多艰辛。他们比邻而居(“承结邻”),本应常来往,却因现实未能深交(“未坚金石交”)。友人先赠诗(“枉瑶华篇”),让作者既感动又心酸。
6. 结尾的深情与克制: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不是不想回赠诗篇,而是“情深谅难宣”——感情太深,反而不知如何表达。这种欲言又止的含蓄,让友情显得更加厚重。
全诗的精髓:
通过鱼鸟、风雨等自然意象,作者把乱世中人的疲惫、对安宁的渴望、友情的珍贵写得淋漓尽致。尤其“情深难宣”的结尾,像极了现代人面对挚友时“千言万语说不出口”的真实状态,让这首诗跨越时空依然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