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仲诚知资县

不惮三巴远,高名万乘知。
子规声断处,山木雨来时。
囊有涪州易,园无鲁相葵。
王褒诸弟子,应习《鹿鸣》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张仲诚去资县任职的赠别之作,通过质朴的语言传递了深厚的情谊和期许。

前两句"不惮三巴远,高名万乘知"直接点明友人不怕路途遥远(三巴指四川东部险峻之地),他的才德连皇帝(万乘)都知道。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胆识,也暗含对他仕途的祝福。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意象勾勒出行程画面:子规(杜鹃)啼叫声中,山雨欲来的树林里,友人带着涪州(今重庆涪陵)的《易经》上路,却不像古代鲁相那样拥有象征安逸生活的葵园。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富有深意——带着学问远行(易经象征智慧),舍弃安逸生活(无葵园),展现了一个清正官员的形象。

最后两句转向对当地学子的期待:王褒(汉代蜀地文豪)的弟子们,应该好好学习《鹿鸣》这样歌颂人才的诗篇。这既是对友人教化工作的嘱托,也暗含对他治理资县的信心——相信他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通过子规、山雨、书籍等日常意象,把送别之情、为官之道、治学之望自然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朴实中的深情——既不舍友人远行,又对他充满信任,还惦记着他到任后的责任,这种复杂情感通过简洁的文字自然流露,展现了古人交友为官的真挚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