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笋赋(竹字韵)

先生朝盘厌首蓿,笋味得全差胜肉。
苍头扫地犀角出,赤燄烧空龙尾秃。
土膏渐渴外欲枯,火亥微湿中巳熟。
拨灰可惜衣残锦,解箨犹怜肤濯玉。
青青无分长儿孙,草草为人供口腹。
李家丞相蒸葫芦,石家美人煮豆粥。
去毛留项有何好,捣韭作齑空自速。
不如野人工食淡,自办行厨入脩竹。
句衷曾参玉版师,胸中会书筼筜谷。
主人不问不须嗔,昨夜西风响林屋。

现代解析

这首《烧笋赋》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吃笋这件小事写得妙趣横生。全诗围绕"竹笋"展开,像一部美食纪录片般生动。

开篇就说"先生"(可能指作者自己)吃腻了普通蔬菜,发现鲜笋比肉还美味。接着用夸张手法描写烹饪过程:仆人扫地时发现像犀角般的笋,用猛火烤得龙尾似的笋尖都焦了。火候把控很讲究——外皮微焦时里面正好熟透。

剥笋时,诗人用了两个精妙比喻:笋衣像残破的锦缎,剥出的笋肉像洗过的白玉。这里暗含惋惜:鲜嫩的笋本该长成竹子,现在却成了盘中餐。随后调侃历史典故:李丞相蒸葫芦、石崇煮豆粥,都不如山里人清淡的笋餐来得自然。

最后点出深意:不需要主人过问,昨夜西风已预告了笋的成熟。全诗把平凡食材写得充满诗意,既有烟火气又有文人雅趣,通过对比凸显笋的天然本味,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