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招杂诗四首 其二

前山雨退花,馀芳栖老木。
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
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
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居的清新画面,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

前两句写雨后的山景:雨水打落了山前的花朵,残留的香气停留在老树枝头。这里用"栖"字把花香拟人化,仿佛香气像小鸟一样停在树上休息,画面生动有趣。

中间四句聚焦窗前的竹子:诗人把竹子比作一个能收纳春天精华的容器——看似普通的竹窗,却藏着整个春天的美好。阳光在竹叶间跳跃,青翠的竹色仿佛可以用手捧起来,这些描写让静止的景物变得鲜活可感。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诗人觉得这满眼翠色比豪华宴席更滋养人。这里用"五鼎肉"(古代贵族饮食)反衬出山居生活的清雅可贵,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喜爱。全诗通过细腻观察,把寻常景物写得生机盎然,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