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题姜子野雪溪图)

梅失黄昏,雁惊白昼,脉脉斜飞云表。絮不生萍,水疑浮玉,此景正宜舒啸。记夜悄、曾乘兴,何必见安道。
系船好。想前村、未知甚处。吟思苦,谁游灞桥路杳。清饮一瓢寒,又何妨、分傍茶灶。野屋萧萧,任楼中、低唱人笑。渐东风解冻,怕有桃花流到。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和隐逸情怀。

上片写景: 开头用"梅失黄昏,雁惊白昼"这样生动的对比,描绘出大雪纷飞中天色昏暗、飞雁惊惶的景象。"脉脉斜飞云表"把雪花飘落的样子写得温柔动人。接着用"絮不生萍,水疑浮玉"形容水面结冰的奇特景观,仿佛漂浮着美玉。这样的景色让作者想放声长啸,抒发胸臆。

下片抒情: 作者回忆起曾经雪夜乘兴出游的往事,借用"何必见安道"的典故,表达出随性而游的洒脱。随后描写自己系船停泊,在寒夜中独饮清茶,听着远处野屋传来的歌声笑语,自得其乐。最后"渐东风解冻,怕有桃花流到"的结句特别巧妙,既暗示寒冬将尽,又流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隐隐担忧。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通过雪景的描绘,展现了文人雅士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以及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的生活雅兴。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