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煮石梅花

煮石山人今永别,见花长作故人看。
缟衣绰约春来瘦,风节严凝雪后寒。
每忆荒烟啼翠羽,笑扶明月下飞鸾。
何烦宋玉相招得,环佩归来露未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一位已故友人(号“煮石山人”)的作品,借梅花寄托深情。全诗通过梅花的形象,巧妙融合了对友人的追忆、对品格的赞颂,以及超脱生死的豁达情怀。

前四句写睹梅思人: “煮石山人今永别”直接点明友人离世,而“见花长作故人看”说明诗人将梅花视为友人的化身。后两句用“缟衣”(白衣)形容梅花素雅,用“春来瘦”写其清癯姿态,既描摹梅花外形,又暗喻友人生前高洁瘦硬的品格。“风节严凝雪后寒”更进一步,以梅花不畏严寒的特性,比喻友人坚贞不屈的节操。

后四句转入回忆与遐想: “每忆荒烟啼翠羽”是虚景,用“翠羽鸟啼”的朦胧画面,暗示往日与友人相伴的温馨回忆。“笑扶明月下飞鸾”则想象友人乘鸾凤、踏明月归来的仙姿,充满浪漫色彩。最后两句用典(宋玉招魂)却反其意:诗人说“不必招魂”,因为友人的精神已如梅花上的露珠般晶莹长存,魂魄自然归来——这既是对逝者的安慰,也表达了生死相隔却精神相通的情感。

全诗精髓: 表面咏梅,实则怀人。诗人抓住梅花“清瘦”“耐寒”“高洁”的特点,与友人的精神品格高度重合,使物与人浑然一体。后四句打破时空限制,将回忆、想象与典故糅合,让哀思升华成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之美。语言看似清淡,实则情深意重,展现了中国人“以物喻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审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