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罗特髻

浚斯六井,正卤水汹汹、邺侯初凿。
浚斯六井,便万民欢跃。
香山后、浚斯六井,是坡仙、植柳分莲萼。
浚斯六井,认苏堤波脚。
三度浚斯六井,任风烟辽邈。
问谁记、浚斯六井,海潮指、寂寂新城郭。
浚斯六井,浚此心堪酌。

现代解析

这首《皂罗特髻》用重复的"浚斯六井"作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水利工程与人文传承的温暖故事。

全诗围绕"六口井"展开四次重复吟咏,就像打井人一铲一铲的劳作节奏。开头描写邺侯最初凿井时卤水喷涌的壮观场面,百姓因获得水源而欢欣鼓舞。接着用白居易(香山)、苏东坡两位文豪相继维护水井的典故,带出文人对民生工程的关怀——苏东坡不仅修井,还在井边种柳栽莲,把实用工程变成了诗意景观。

后段转向沧桑变迁,三次修井的岁月里城市更迭、海潮起落,但水井依然默默滋养着人们。最后两句最动人:当诗人说"浚此心堪酌"时,表面是说修井的辛劳值得品味,实则暗喻这份为民造福的初心,就像井水一样清澈甘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这种用具体事物(水井)串联历史人物与城市记忆的手法,既通俗又深刻。重复的修井场景像电影镜头,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文明传承,不仅是书本上的诗词歌赋,更是这些维系百姓生活的朴实工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为民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