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
谁将倚天剑,斸出天河水。
倾泻落人间,合流奔至此。
六丁战海若,横筑万石垒。
波涛敛潮汐,辟易走千里。
蓄泄有堨埭,深长富源委。
支派缭村落,河渠贯城市。
千畦藉灌溉,万井酌清沚。
伟哉霖雨功,千载流不已(《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下)。
倾泻落人间,合流奔至此。
六丁战海若,横筑万石垒。
波涛敛潮汐,辟易走千里。
蓄泄有堨埭,深长富源委。
支派缭村落,河渠贯城市。
千畦藉灌溉,万井酌清沚。
伟哉霖雨功,千载流不已(《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的壮观景象和重要作用,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力量感。
开头四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它山堰的气势:像天神挥动宝剑劈开天河,让洪水倾泻人间,在此汇聚。这里把人工水利工程比作神力所为,突出其雄伟。
中间六句具体描写工程效果:用"六丁"(神话中的大力神)形容建设者的力量,"万石垒"显示工程坚固。修建后,汹涌的波涛变得温顺,潮汐被控制,洪水退避千里。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工程前后的变化。
后六句转向民生效益:水闸调节水量,支流环绕村庄,渠道贯穿城市。既灌溉千亩良田,又提供清洁饮水。最后用"伟哉"直接赞叹这项工程造福百姓的功绩,强调其影响深远。
全诗亮点在于:
1. 神话比喻让工程显得神奇伟大
2. 动静结合,既有洪水奔腾的动态,也有工程稳固的静态
3. 由宏观到具体,先写整体气势,再写实际功用
4. 最后落脚于民生,体现古人"水利惠民"的思想
这种将实用工程写得气势磅礴又贴近民生的手法,展现了古人改造自然的智慧和以民为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