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

露坐晴空禁漏寒,仙人飞镜上云端。
银蟾汎汎光流白,金粟纷纷子落丹。
千里酒杯同潋滟,万家华彩各团圞。
搴衣儿女遥南指,目极征鸿共倚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充满了团圆、思念和自然之美的情感。

首联“露坐晴空禁漏寒,仙人飞镜上云端”写的是中秋夜晴朗的天空,露水凝结带来寒意,月亮像仙人抛出的镜子一样升上云端。这里用“仙人飞镜”比喻月亮,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

颔联“银蟾汎汎光流白,金粟纷纷子落丹”继续描写月光,把月亮比作银色的蟾蜍(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月光如水般流淌。后一句“金粟”可能指桂花,传说月中有桂树,桂花飘落如金色的米粒,给月亮增添了一份神话色彩。

颈联“千里酒杯同潋滟,万家华彩各团圞”转入人间景象。虽然人们相隔千里,但都举杯共饮,月光映照下的酒杯波光粼粼。万家灯火与月光交相辉映,家家户户都在团圆。“团圞”就是团圆的意思,突出了中秋的主题。

尾联“搴衣儿女遥南指,目极征鸿共倚阑”写的是家人团聚的场景。孩子们提起衣角指向南方(可能是思念远方亲人),大家倚着栏杆极目远眺,看着南飞的大雁。这里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大雁南飞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整首诗从天上写到人间,从神话写到现实,把中秋的月色、团圆、思念都融合在一起。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中秋之夜的温馨与美好。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孩子们的动作和全家人看大雁的细节,把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而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