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吟 其二

桃源渺何许,武陵万仞山。
缅想秦时人,生死桃花间。
迩来几天地,曾无几人閒。
桃树摧为薪,桃源平作田。
鸡犬入租税,焉可住神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逐渐被现实侵蚀的悲哀景象。

诗的前四句先勾勒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是一个与世隔绝、宛如仙境的地方,在武陵的万丈高山之中。诗人想象着秦朝避难的人们,在桃花丛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诗人感叹:如今这样的天地间,能有几个人真正活得悠闲自在?曾经繁茂的桃树被砍作柴火,美丽的桃源被开垦成农田。连鸡犬都要缴纳赋税,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还住着神仙呢?

全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也暗含对现实社会压迫的不满。诗人用"桃源"象征人们向往的自由生活,用"作田""入租税"暗指现实社会的束缚,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意象道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源",但现实往往将其摧毁。这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跨越时空的共鸣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