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初约修禊事不赴

永和遗迹渺难探,千载风流属太函。
犬齿衡茅逢七七,龙飞日月际三三。
友生有约期心赏,只尺何缘觌面谭。
可是张华能醉客,逋仙笼鹤为辞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婉拒朋友修禊(古代春游活动)邀请的故事,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不愿受拘束的心境。

前四句用王羲之"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作对比,说千年风雅如今都在朋友(太函)那里了,而自己住在简陋茅屋(犬齿衡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七七""三三"这些数字既指时间(可能暗指三月三上巳节),也营造出悠然自得的节奏感。

后四句直接回应邀约:虽然朋友们诚心相邀(心赏),但近在咫尺却难以赴约。最后用两个典故巧妙推辞:像酒仙张华那样醉倒的人怎能赴约?又像隐居的林逋(逋仙)养鹤为伴,早已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的"笼鹤"既是实指,也象征诗人自己如鹤般追求自由。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拒绝,却写得风雅有趣。通过历史人物(王羲之、张华、林逋)和自然意象(茅屋、日月、鹤),把"不想参加聚会"这样平常的事,升华成对闲适生活的诗意追求,既给足朋友面子,又坚守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