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林精舍
愁卧夕阳尽,长风吹四野。
嗟予抱沉疴,迟此岁方夏。
杖策来东林,钟远识兰若。
石壁生夜凉,目极自潇洒。
采芝寻仙人,把酒慕隐者。
开襟屡回顾,长啸松林下。
纷吾意念多,淡尔悟虚假。
遥望白云中,日暮空潭泻。
嗟予抱沉疴,迟此岁方夏。
杖策来东林,钟远识兰若。
石壁生夜凉,目极自潇洒。
采芝寻仙人,把酒慕隐者。
开襟屡回顾,长啸松林下。
纷吾意念多,淡尔悟虚假。
遥望白云中,日暮空潭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诗人独自漫步山林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活动的交织,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虚妄的感悟。
开篇"愁卧夕阳尽"四句直接交代背景:诗人抱病卧床多时,直到夏天才能拄杖出门。这种久病初愈的状态,为后文的观察和思考奠定了基调。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山行见闻:循着钟声找到寺庙("兰若"指佛寺),感受石壁夜凉,放眼望去景色清幽。随后通过"采芝""把酒"两个动作,表达对神仙隐士生活的羡慕,松林下的长啸更显出遗世独立的洒脱。
最后四句是诗眼:纷乱的世俗念头("纷吾意念多")在山水中逐渐沉淀,诗人突然领悟到名利的虚妄("淡尔悟虚假")。结尾"白云""空潭"的意象,既实写暮色中的山景,又暗喻超脱尘世的心境。
全诗妙在将病后虚弱的身体感受与精神觉醒的过程自然结合——身体越是不适,越能敏锐感知自然;越是远离尘嚣,越容易看破虚妄。这种"因病得闲,因闲得悟"的体验,通过日常化的登山细节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寻常景物中看见深刻的人生体悟。